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互联网弹窗不能乱弹

摘要: 互联网弹窗不能乱弹原标题:互联网弹窗不能乱弹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弹窗信...
互联网弹窗不能乱弹

原标题:互联网弹窗不能乱弹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9月30日起施行,旨在着力解决利用互联网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打开电脑网页或手机APP,冷不丁就会蹦出一个弹窗来,有新闻资讯、有广告信息、有游戏插件,五花八门。这些弹窗,有的关闭按钮很隐蔽,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有的设置虚假关闭按钮,点击后,会跳转到游戏界面或色情网站;有的虽然可一键关闭,但又反复弹出;有的弹窗套弹窗,要点击多次才能关闭;有的根本就不设置关闭按钮,“逼迫”用户点开,严重影响上网体验感。

不可否认,弹窗作为互联网技术赋能下的营销方式,精准度高、主动性强、转化率高,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一些弹窗也存在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乱弹一气、泛滥成灾的问题。例如,疫情期间,有老师在上网课时,电脑突然弹出低俗内容,既让老师和家长尴尬,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近日,有车主驾驶某知名品牌汽车时,车载导航突然出现弹窗,影响行车安全。无孔不入的弹窗,成为网络空间的“牛皮癣”,让人避之不及,不堪其扰、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互联网弹窗之所以出现乱弹现象,一是一些互联网平台责任意识淡薄,审核把关不严。认为“我的平台我做主”,多推送几个弹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能增加流量,娱乐八卦、绯闻隐私、奢靡炫富、审丑扮丑,无所不“弹”,传递错误的价值观。二是利益驱动。弹窗收益大多与点击量挂钩,每一个弹窗背后,都捆绑着利益。为了增加点击量,一些互联网平台利用弹窗诱导用户过度消费,赚取利润。有的互联网平台还利用弹窗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侵犯用户隐私,带来网络诈骗等问题。三是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诉举报渠道不畅通,处罚措施缺乏足够的震慑力。加之互联网弹窗具有跨区域发布的特点,常常是“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给监管带来困难。

要遏制互联网弹窗乱弹现象,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精准执法,主动出击。对那些违法违规推送弹窗的互联网平台,要及时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其次,互联网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从内容审核、生态治理、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优化弹窗内容和频次,杜绝恶意引流。第三,用户要增强维权意识。遭遇违法违规弹窗,要及时截图或录屏保存证据,并向相关部门举报。相关部门要优化投诉举报渠道,让投诉举报“一键直达”。最后,相关部门要提升技防能力,进一步创新监管技术,对不合法不合规的弹窗进行强制过滤,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其实,用户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弹窗,关键是要适度,要让用户有选择的权利,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不能滥用算法推荐,强制霸屏,“弹”得人心烦,造成“信息压迫”,严重干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规可依、有法可治、有序发展,方能行稳致远,实现多赢。只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行业生态、加强业界自律、形成监管合力,互联网弹窗才能“弹”出和谐曲,“弹”出正能量,更好地激发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这既是尊重用户权益的体现,也是促进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正途。(曹诚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