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一颗璀璨之星的戛然而止:读《路遥传》

摘要: 一颗璀璨之星的戛然而止:读《路遥传》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一颗璀璨之星的戛然而止:读《路遥传》大二的时候,读到《平...

一颗璀璨之星的戛然而止:读《路遥传》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一颗璀璨之星的戛然而止:读《路遥传》

大二的时候,读到《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只是刚从高中过来的迷茫少女,不懂作家、不懂图书,想读书,但是不知道该读什么。但是很庆幸,那个时候遇见了《平凡的世界》,遇见了路遥。还记得一开始拿到三大本厚厚的书,以为自己肯定没耐心读下去。可没想到,一经开始了,便再也没有放下过。

离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九年了。九年的时间,我读了好多好多书,经历了好多事。如果说《平凡的世界》带给了我什么,那就是让我开始懂阅读、懂图书,知道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至今,提起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脑海中都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平凡的世界》之后,又读了《人生》,那时候不了解路遥的人生,也明显感觉得到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创作上的飞跃。

《路遥传》,厚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

而真正跳脱到著作之外全面认识路遥,则是最近读到了厚夫先生所著的《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该书自2015年1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被各大媒体所推崇,各类型图书推荐榜、排行榜皆入围。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利用睡前的时光,读完了路遥的一生。

其实,这一个星期以来,跟随厚夫先生的笔端,看着路遥短暂的人生,心中大部分时候都是难过的。路遥短暂的人生里,除了文学带给过他无限的喜悦和慰藉之外,爱情、亲情都给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伤痛,这也正是我为之难过的地方。

知识改变命运

路遥出生在陕北清涧县农村的一个大家庭,有兄弟姐妹七人。父母因无力支撑这么大的家庭,在他七岁的时候,将其过继给延川县的大伯。这是一段苦难的童年,要离开熟悉的父母兄弟,来到陌生的环境中。但他却一直不向命运低头,在大伯反对他中学时,他一直坚持,并且主动寻求其干爹“刘俊义”的帮助,才顺利进入中学。厚夫写到:

这件事在王卫国一生中影响巨大,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上学本身,更在于关键的时候,他通过自己的抗争与机智,把握住了命运之船的航向。反抗大伯的结果,是脱离了大伯为他预设的人生轨道,自然也消解了大伯在他心中的权威性。从那时起,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命运自己安排”的朴素道理,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路遥传》第33页)

接下来的中学生活,自然是十分困苦。《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艰苦的中学生活正是源于他自己的经历,经常是开水就着黑馍馍凑合一顿,“饥饿”所带来的困苦是其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可以说,家庭的苦难促使路遥不断想去摆脱困境,从而不断思考自己的人生,不断去奋斗。从他为了能上小学而过继到大伯家,再到为自己争取上中学的机会,可见路遥从小便清晰地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而热爱阅读的习惯,又为他的人生打开了新的窗口。

路遥喜欢到县文化馆和新华书店翻书,喜欢读《参考消息》,关心国内外大事。在延川中学时,是图书馆的常客,“甚至还与县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搞好关系,偷偷借出那个时期的许多‘黄书’与‘禁书’,钻到校园后面的山沟里阅读。”(《路遥传》第38页)这样疯狂的阅读,也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卫国中学同学多年后的共同印象,就是他如饥似渴地吞食着所能找到的一切精神食粮,抓住一切机会读书看报。”(《路遥传》第38页)

一直到后来路遥到延安大学读书,他仍然坚持阅读、关注时事。

路遥入校后,就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刊物和著作的海洋。他的发奋读书,在中七三级同学中是出名的。他的学习阵地是学校阅览室,他每天坚持阅读各种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翻阅图书馆收藏的“五四”以后的各种文学期刊和报纸,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弥补知识空白点。(《路遥传》第99页)

两段没有结果的恋情

如果除却文学的部分,路遥的一生绝对算是失败的。路遥一生有过两段恋情,有趣的是,两位姑娘都是北京知青且还是好朋友。路遥的初恋叫林虹,两人插队时认识并产生了感情。之后,路遥甚至把工厂招标的珍贵指标让给了她。可是,在林虹进城不久,路遥便收到了她提出分手的信件。更让路遥伤心的是,收到分手信的那天,路遥也因政审被革除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甚至让路遥想到了死。

作家刘凤梅在那个冬天见到穿着一身白衣的路遥,觉得甚是奇怪,路遥告诉她,“我在为自己戴孝”。这刚烈的举动足以说明这一段恋情对他打击之大。厚夫写到,“王卫国‘戴孝’,是告别自己的过去,是在与自己的过去做‘一刀两断’的切割。(第64页)”

而随着路遥的振作以及文学生涯的开始,也迎来了他的第二段恋情。第二个姑娘叫林达,也是后来路遥的妻子。两位林姓姑娘的存在,使得后人戏谑路遥一生痴恋“林妹妹”。这段恋情在一开始是幸福的,两人也一起走进了婚姻殿堂,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路远(路遥过世后,改名为路茗茗)。

可是这段婚姻却悲剧性地结尾了,在1992年路遥去世前几年,夫妻两人一直形同陌路,长期处于冷战状态。如果认真读完《路遥传》,了解了路遥婚后同时也是他创作黄金时期的那些年,大概不会对他们婚姻的失败而感到奇怪了。路遥对于创作的狂热,令人钦佩但也令人担忧。比如他在创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著作的关键时期,均是把自己关在某个地方,日夜不分地进行写作,这个时候他还疯狂地抽烟,饮食、作息异常紊乱,其他所有事情均不闻不问。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路遥在丈夫和父亲这两个角色上恐怕经常缺席,长此下去,自然是会发生矛盾的。在路遥短暂的人生中,创作确实占据了他生命的绝大部分。厚夫这样分析:

爱情是激情与浪漫的同义词,而婚姻则具有现实性与功利性。从现实性的角度来观察,婚姻意味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意味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意味着打呼噜放屁与臭味相投,意味着相互坦诚地一生厮守,共同担当,意味着必须一生付出与共同经营。路遥与林达的家庭从起航开始,他们的共同经营与维护均远远不够。(第289页)

是的,在《路遥传》中,我读到了一个为理想而终身奋斗的伟大作家,也读到了一个被亲情和爱情所伤所累的普通人。在他去世前三个月,夫妻两人正式签署了离婚协议。作为一个被世人所关注的公众人物,他纵然有闪闪发光的一面,可生活的低谷,也着实令人觉得可悲。因为在路遥的一生中,除了在文学的世界中有过快乐、兴奋和满足之外,亲情和爱情给予过他的温暖和能量,确实很少。

戛然而止的人生

路遥的离开,对于他身边大多数的亲朋好友而言,都是十分突然的。大概只有他自己清楚身体长期以来的隐痛,可是他却从来未曾重视过。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于是他多次忽视身体所发出的警示,恣意地消耗着。

可是,他也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离开。他在病重住院前,还亲自装修家里的房子,为给女儿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他还等着组织上任命他为作协陕西分会主席,而因此一直隐瞒病情;他心中还有着多个创作设想,为早夭的妹妹,为自己播撒过青春和热血的“十年”……

厚夫先生大胆推断:

1987年夏天路遥吐血之时,他已经知道自己患了肝硬化。倘若他当时放下手中的笔积极治疗,《平凡的世界》可能晚几年发表,他的身体也可以恢复,而不至于走到今天不可逆转的地步!可是,为了完成心中的宏图大业,路遥可以舍生求义!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他身体每到什么程度,路遥心里非常清楚,只不过他的“保密工作”非常成功。(《路遥传》353页)

我第一次真正从心底如同钦佩一位战士一样为这样一位作家而感动。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而舍生求义,都是伟大的!

这本《路遥传》非常真实,非常客观。厚夫先生访问了大量路遥的同乡、好友、同学、朋友、亲人等,梳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全面呈现了路遥的一生。厚夫先生也是一位作家,在我目前所读到的的传记作品中,《路遥传》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一部,它不是小说所带来的那种引人入胜的情节感,更不是巧妙运用语言所带来的美感,而是不可替代的真实感!厚夫先生也是令人钦佩和崇敬的。

而读《路遥传》,正如书名所示,是一次“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的经历。

书悦

2016年9月17日晚初稿

《路遥传》读后感

今天,是我第二次拜读路遥传,读它是我想更深入的了解路遥的一生,一个极其平凡的农家子弟,是如何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价值。当我了解到他的出生和童年的经历,我为之落泪,他坚韧的意志和不屈服的性格以及顽强的自尊心,是他一生经历磨难中的精神支柱。但其中也包括贵人的邦助,朋友的支持,在那个物质溃乏,温饱都难以满足的时代,人与人的情感是那些真挚和纯洁,没有一丝的势利和金钱交换,真、善、美、包容体现的淋漓尽致,精神生活是那样丰富,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如此的高昂,这一切的一切来自于阅读、观察、思考,虽然身居于陋室,但书中有大世界,书中有先贤的精随,这也许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路遥所经历的生活,是当时社会农村的最真实的现状,我虽然是六零后,但身有同感,复杂的人际关系,沉重的家族观念,没有相当的社会关系网和贵人相助,想跳出农门,挤身于上层社会,难度可想而知,草根你不经历千锤百练,是不可能洗刷身上的泥气,这正是社会底层人的自悲之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