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九阿哥十阿哥不在朝廷任职当差,不管具体政事,但为何每次朝会都在?
向敬之
电视剧安排老九、老十长期出现在雍正朝会上,甚至还演了一出八王议政的闹剧,迫使雍正在老十三允祥拼死力保下,对允禩允禟集团展开了终极性的严厉打击。
这都是《雍正王朝》的勉强虚构。
老九允禟、老十允?随同老八允禩,确实是雍正初年雍正皇帝的主要对手。然而,雍正拉拢的却只有老八允禩,还未正式登基,就命其为总理王大臣之首,进爵和硕廉亲王,直至雍正三年二月,三年服满,雍正才以允禩总理事务,挟私怀诈,有罪无功,开展了彻底性的打击。
而允禟在雍正元年初,即被雍正以遵循旧制,派遣王公往赴军前效力为名,将贝子允禟发遣西宁,并派出了都统楚宗前往约束监控,直至四年六月死于非命,都不曾进京。雍正四年四月,楚宗奉旨将已革黄带子、削除宗籍的允禟,缚三条铁锁,押解进京,中途获旨遣送保定拘禁,不久死去。
敦郡王允?逃过死劫,但获罪未能幸免。他虽然在雍正元年之初赍印册,前往蒙古喀尔喀,赐奠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但停留在张家口私下做祷告,被兵部弹劾涉及“雍正新君”。雍正元年四月,允?被夺爵,逮捕京师拘禁。此时起,允?为阶下囚,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雍正的朝堂之上。
可以说,允禩允禟集团在康雍之际不乏皇家成员、八旗王公、勋戚子孙和满汉大臣中的支持者与同情者,但,他们兄弟在雍正的朝会上,只留下了允禩单兵作战(老十四允禵也早早地被拘禁为康熙守陵)。
其他网友观点《雍正王朝》中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这两个人都八阿哥胤禩一党的,我们不能说他两都没在朝廷任职当差,像胤禟值守京城,协办处理政务,只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职务,像胤?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另外就算他们就是闲着,只要没有犯下任何罪行,每到重要朝会的时候,不只是九阿哥,十阿哥,成年的皇子都有权参加,且必须参加朝会。
清朝皇子要学些什么?皇子是皇帝未来的接班人,他们从出生起,虽然能享受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享受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们要接受的教育,要经历的考验却都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清朝虽然有很多被我们诟病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说在皇子教育的这一块上,是历朝历代最为完善的,在清朝,很多皇子最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先和普通书生一样学习儒家经典,经史、策论、诗词歌赋,除此之外必须学会汉,蒙,满三种语言,有利于以后的统治,之后还要学期骑射武艺。
出生在皇室,皇子基本上就和童年告别了,清朝的皇帝不但凡事要亲力亲为,皇子们从六岁起,就要到上书房开始读书了,卯入申出,也就是早上五点到下午三点,由皇帝从朝中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大臣来给皇子担任老师,注意所有皇子的教学都是一对一,或是多个老师一个学生,并且至少都有一个汉人老师。在上书房中学习,皇子要遵守的规则非常多,也非常严格,与师傅相见时,以长揖行礼,读书时,老师念一句皇子跟着背一句,直到能背下儒家经典为止,除此之外,皇子们每年只能在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放五天假,远比一般读书人辛苦多了。
皇子什么时候开始参政?除了让皇子们学习知识外,皇子们是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有责任要参与国家的治理,而国家的治理,政务的处理不像读书,纸上谈兵最终只会误国误民,所以处理政务,治理国家也是需要实践的。这样既能增加皇子们的经验,另外一个方面是能让皇子们更直接的了解国情。
皇子参政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皇帝在外巡,患病时让皇子来监国,但通常只会让太子监国。第二种是让皇子们兼任官职,或协办政务,胤禟,胤?就属于这一类,或者是让皇子独自出巡,或随皇帝一同出巡,这个主要侧重于一边看一边学,像康熙皇帝几次出巡就都带着胤礽和其它几位皇子,雍正也曾让弘历自己出去巡视,这都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民情况,培养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
当然为了确保稳妥,通常也不会就让一个皇子独自出去巡视,或者单独安排工作给他们,毕竟真的出了什么问题,皇上脸上也挂不住,所以通常还会让经验丰富的大臣前去辅佐,出了问题也还有个顶雷的。胤禟,胤?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胤禟还是个移动ATM,所以他们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太差,也是具备独自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朝会上锻炼下,以后就算当不了皇帝,帮助以后的皇帝分忧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他网友观点清朝的皇子一般都不担任官职,因为他们主要是学习和协助皇帝办差,虽说只有皇上有表决权,但作为皇子也有建议权,尤其是康熙,他希望儿子们“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来拥护皇权,康熙为了让诸儿子早些历炼,培养能力,就特批成年的诸儿子参与朝政。
所以皇子是否能入朝参与朝政,跟他们有没有职位,或爵位的高低没有任何的关系,只要是康熙的儿子都有资格列席参会的。
在清朝,皇家对诸皇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也十分重视对皇子们进行政务上的锻炼。
首先,皇子作为皇帝的继承者,皇子从小除了学习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还要训练弓马骑射,例如太子胤礽从小满文汉文皆通,从小康熙就带他外出射猎磨炼,五岁时就射获了一鹿五兔了。
其次,皇子天生是皇亲贵胄,身份高贵,都是由皇帝亲自聘请饱学的大儒士们,给诸位皇子启蒙教导及帝王之学,皇子六岁开始就跟随师傅们学习大臣觐见皇上的礼规礼仪、上朝会的规矩。
再次,皇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康熙就会特许他们在朝会旁听,就是观摩,也叫列席朝会,给诸位皇子在旁边观察朝廷官员是如何处理朝政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积累后,就会派些差事他们开始实践,让他们真正上手,所以说参加早朝也是诸皇子见习的一部分。
最后,康熙在派差事他们锻炼同时,也是在观望他们,一方面可以锻炼皇子们在政务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康熙帝的负担,康熙更希望儿子们“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来拥护皇权,但同时这也是皇子们广结党羽,形成各路势力,扩充权力的好机会。
所以说,诸皇子参与朝会,一是康熙培养他们处理政务的能力,通过实践,皇子们的治国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二是考察他们,给他们发言的特权来拥护皇权,毕竟皇帝也是要靠臣子的辅佐才能治理好国家。
在清朝,皇子成年后,皇帝就开始给他们分府赐旗了,即开府建衙搬出皇宫(内廷)独立生活,并且给予一定封号。
《雍正王朝》剧中,康熙的众多成年儿子都有自己的府邸,有自己的门人,而且只要是序齿就有“封号”,最高是“亲王”,最低是“贝子”。
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虽没有职位,但也要参加朝会,因为皇子阿哥们成年分府赐旗时,都要全部拔入五旗,并给予一部分权力或分赏一部分人口,而五旗是由皇族宗室掌管,分别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如此一来,老九和老十他们就成为旗主之位的小旗主,这样就不难理解九爷胤禟十爷胤?既没有担任朝廷职务,也没有封爵,每次也能参加朝会了。
在《雍正王朝》剧中,胤禟和胤?二人的戏份较少,对于他们的爵位也没有详细的介绍,但在真实历史上,老九胤禟和老十胤?是有封爵的。
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康熙进行一次大规模封爵,胤禟被封为“固山贝子”,胤?也被封为“敦郡王”,清朝在封爵方面是相当谨慎的,老十虽比老九小,但爵位比老九高了两级,所以皇子的爵位不以长幼、年龄来封赏,而是看他们的贡献和身份来衡量的,封号不但是荣耀,更是身份的象征。
《雍正王朝》中除了九爷和十爷,雍正儿子弘昼也是在朝廷没有官职,但也上朝旁听积累经验,在此期间,雍正为了历练他,还指派差事给他,结果初入政治舞台的弘昼被自己的亲哥弘时“坑”了他一回。
所以,朝会和参加政务,都是皇子们的必修课,无论皇子们是否有爵位或官职都得入朝听职,这也是皇帝给他们的权力和机会,培养他们自幼执政经验和管理一方的能力。
《雍正王朝》剧中,胤禟和胤?是“九子夺嫡”中的一员,而且二人还是八爷党中的核心人物,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建议权,八爷也不会拉拢他们到自己“阵营”里。
胤禟和胤?都有门人,有自家的奴才,他们一旦外放官员,或经商做生意的门人,当主子的免不了会捞到一定的好处。比如扬州就是九爷的小金库,扬州城真正做主的是江南盐道任伯安,任伯安正是老九的门人,以老九马首是瞻,所以说老九不只是老八的“智囊”,还是八爷党的“小财神”。
所以说,八爷把九阿哥、十阿哥拉拢他们在自己阵营不无道理,因为在朝堂中他们的话语权也是很重要,说的入耳,老八夺位机会就大,不入耳,除了康熙外,没有人敢反驳,这是皇子们的特权。
所以说,皇子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会分府建衙,分配门人及参政等,并且会根据皇子的能力来指派差事。比如,八爷胤禩兼管户部,当四爷胤禛发现户部亏空严重奏报康熙时,老八顺水推舟,把这一烂摊子推给老四胤禛,而且八爷、九爷、十爷他们一致建议由四爷胤禛来接手追回户部差事,接着老八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当然,表决权还是在康熙手里,但康熙为了稳定朝局,也是考虑接受他们建议,所以说他们是否当差由皇帝决定,皇子没有自主权。
所以,胤?和胤禟即便没有担任朝廷职务,但也不是闲职皇子,在得到康熙批准后,也一样是要参与处理政务,自然也需要上朝了。
所以说,《雍正王朝》中的九阿哥,十阿哥这二位虽然在朝廷没有职位,但是作为皇亲贵胄,康熙的儿子,他们有建议的特权,虽然说表决权还是在康熙手上,但是他们的话语权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康熙希望儿子们都有执政经验及管理一方的能力,毕竟康熙皇帝也要靠臣子的辅佐才能治理好国家。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