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应用 > 正文

三只毛毛虫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摘要: 三只毛毛虫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不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

三只毛毛虫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不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认知层次越低,交谈起来的成本就越高,人也往往越固执,有一种自信叫无知自信,这种自信是让人固执的底层逻辑,我们错误的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于是我们便活在了一口井里。

邓宁克鲁格效应就是在讲一个人认知的迭代,人如何从固执走向开化?一点不懂的知道自己不懂,于是不敢说话,稍微学几天,懂一点的会在愚昧之巅,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如果继续往前走,会发现自己啥都做不好,于是跌入绝望之谷,如果有勇气继续往前走,会从谷底来到开悟之坡,完成一个痛苦的爬坡,才会真的看山还是山。

为什么认知层次越低的人就会越固执?因为人的认知分成了九个层级,最底端的只知好恶,在这个认知层级的人是最固执的,再往上走,是墨守成规,第三层级是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第四层级是明是非,知大体,第五层级能够认识到是非的局限性,第六层级能够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第七层级能够认识到人的发展性,第八层级能够认识到人性和社会的规律,第九层级能够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

如果你的认知层级在四级以上,你跟一二层级的人沟通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你可能会格外的认为他们非常的固执,并且非常难以说服和改变,最底端只知好恶的认知层级仿佛就像是一个巨婴一样,饿了就吃,不分场合,撑了就~,不分地点。

较高的认知层级可以认识到人性,认识到自己,认识到心中的残缺,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苦楚,也可能冲出人性的迷障,问鼎于智慧极峰,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世界的本源,获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认知层级越低,一定是越固执的,生活也会活得像扭麻花一样痛苦,如果你现在的生活并不满意,活的比较痛苦,那你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认知层级比较低?是不是还处在只知好恶的阶段?

有这样一则关于三只毛毛虫的故事

有三只毛毛虫都喜欢吃苹果,“他们”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第一只毛毛虫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棵苹果树,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旁边的蜗牛告诉他,“这真的是一棵苹果树,上面结满了可口的苹果”,但是这只毛毛虫非常固执,不相信苹果树这么容易被找到,也不相信蜗牛会好心的告诉“他”,于是继续去往前寻找了。

这只毛毛虫的命运可能是辛辛苦苦一生,也没找到这棵苹果树,或者是无数次的碰到苹果树,但又无数次的错过。“他”的生命中,可能出现了无数次的蜗牛,但是“他”无数次的选择了不相信,选择了固执的相信自己,这只毛毛虫很有可能在树林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

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蜗牛告诉“他”,这是一棵苹果树,“他”也相信了这是一棵苹果树,但是他不相信这棵苹果树上真的有苹果,而且即便有苹果,他也不相信自己能找到,于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解,觉得苹果应该长在树叶上,他就努力的往每一片树叶上爬,去寻找苹果。

这只毛毛虫有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他找遍了所有的树叶,都没找到苹果,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终点,另一种结果是他找了很多树叶之后,发现苹果并不在树叶上,而是长在树枝上,所以开始逐渐的改变方向,去树枝上寻找,最终有可能找到苹果。

第三只毛毛虫也到了一棵苹果树下,“他”坚定地相信蜗牛的话,因为他知道蜗牛在这里生活了很久,非常了解这棵苹果树,基于毛毛虫对蜗牛的充分信任,蜗牛也被感动了,告诉他较粗的树枝上会有大苹果,于是这只毛毛虫先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开始爬,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

找到了一颗很大的苹果,同时他还发现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他仔细的研究自己的路径后,开始往上爬,遇到分支也不慌张,因为他明确的知道往哪条路走,最终这只毛毛虫在自己的路径计划下,找到了这棵树上最大的苹果。

其实这三只毛毛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有时候我们的人生真的会遇到不期而遇的贵人指点,但是在我们的认知层级很低的情况下,我们是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意见和建议的,此时我们就仿佛像是前两只毛毛虫一样,即便我们遇到了人生重大的机会,苹果树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可能也不会往上爬,或者是爬上了苹果树,却走在了错误的方向上。

人生当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次蜗牛,他们对苹果树可能了如指掌,因为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仿佛就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长辈和智者,他们走过的桥,可能比我们走过的路多,但是在我们非常固执的认知下,我们会去听长辈们的谆谆教导吗?我们多少次与苹果树擦肩而过,却不知悔改,完全源于我们认知层级太低。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我之所以比别人聪明,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疑问也自然就会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会更多,而一个人知识面越狭窄,接触到未知领域就越小,这种人往往非常固执,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越是无知的人,就越有一种莫名的自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达克效应”。

高估自己和过度自信是人类的通病,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如果我当年干这个,肯定不比他差”“他就是运气好,赶上了,要换成是我,肯定比他做的好几倍”。

固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来掩饰自己的无知,因为无知不想被承认,所以进而选择刻意不改变。

小编我以前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我几乎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建议,也从来不承认别人比自己强,直到30岁以后,吃了很多亏,成长的速度也特别慢,才逐渐的沉淀了自己,发现首先承认别人的优秀,并发自内心的向优秀的人学习,是自己打破瓶颈的关键,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低维度的认知,总是固执的认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那我们这一生都不会有任何的建树。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固执,除了刻意的提醒自己之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跟比你优秀的人交流,不断的迭代自己的认知,放低自己的身段,去接纳这个世界对你的改造。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就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如果你能有大海的情怀,那你也可以有大海的体量。

我们既不要做夏虫,也不要做井蛙,我们要做一个终身成长,虚怀若谷的君子,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维度,打破固执,拥抱改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