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场交响乐
和美女峰与思想者听交响乐。他们二人是我交好的朋友。美女峰秀外慧中,才情荡漾,写得好文字,拍得好照片。因为心中有大美,所拍照就美得让人瞠目。思想者是个慈和的男人,说话慢条斯理,却极具哲理。剽窃另一诗人对其的称呼(觉得很适合),调侃中亦有认同,故愿意称其为思想者。
说来有些赧颜,少时也听过所谓《命运》《英雄》交响曲,只不过磁带的音质根本无法让人恭维。除了《命运》开篇那几声震撼的“当当当——”之外,其余均感觉是噪音。或许有人认为,不懂音乐之人,是浅薄的人。我想,那时的浅薄,更应该是岁月的积淀不够吧。
大学期间,有一年来了个弹吉他发烧友,在阶梯教室为我们演奏了两个多小时的吉他独奏。他长长的头发遮住了半边脸。只听得出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献给爱丽丝》等比较经典的钢琴曲改编的调子,他或许娴熟或许生涩,于我这音乐的门外汉,并不能知晓,但从现场流淌的出来的音符里,听出了柔软的或者坚硬的情感,听出了鸟鸣啁啾的秋日里,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掠过长满细细绒毛的少女的脸。第一次觉得,现场与电子音乐是如此的不同。
然本溪名义上是较大城市,但那毕竟实质上是个小城。从南到北打车不超过二十块钱。虽然诗人画家多得数不胜数,但真正的交响乐却从未可以像北上广那样,有着昂贵的票价和高雅的听者。于是,只能一次又一次买光碟(磁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班得瑞,雅尼,神秘园……这,只些是唯美的轻音乐。这些音乐,伴随着我走过好长一段时光,超过了10年。每天会听着音乐做家务,看书,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或者……睡觉。
近一年来,突然发现,轻音乐的确很美,薄如蝉翼,柔软甜美,是可以用红酒来形容的声音。可不知不觉间,迷上了古琴。闲远,悠然,淡雅,却绝不冷寂,若一壶浸泡得敲到好处的茶,长袖善舞的女子,稳稳地将茶倾倒进你的杯子里,唇齿留香,心便醉了。茶能醉人何须酒?是的,既然古琴之音可以荡涤心怀,何须味素加得浓浓的绮丽之声?想起春日里自己写过一句话:剪一缕晴暖的光阴,折一枝疏淡的青梅,放一首老旧的琴曲,把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颗心宁静到无波……
那段日子,除了日常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沏一壶浓浓地茶,盘膝而坐,将古琴的声音释放出来,翻开那本晦涩难懂的书。一个在角落生活的女子,就这样度过一个又一个没有孤独和寂寞的日子。与古琴无关的音乐,已经离我渐行渐远,关于交响乐一词,已经不走我的思维与记忆。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那么奇怪。就好似你会在转角处,遇到最初相识的那个人,然后才知道,彼此,并未走远。
一走进文化宫,见到台上已经是像模像样的交响乐团,在等待观众坐好。刚一落座,激荡人心的高亢声音,便从舞台上流淌到你的耳鼓里,同时敲击你的心脏。钢琴灵动,小号高亢,笛子悠扬,小提琴深情,中提琴慈厚,大提琴低沉……我叫不出每种乐器的名字,但每种乐器都在这样的场里,展示自我的风采。好似一个人的多个人格侧面,抵达和谐,乐曲才会如此动听。
其实,更多的时候,音乐,不需要歌词。甚至,需要忘记了它曾经为哪首歌配过词。音乐,是六根中的听觉和意识相融合的意象。你听到的形象,是你自己内心描摹的样貌。比如《红色娘子军》组曲,流淌出山花烂漫的溪水,鸟儿的叫声与少女银铃一样的笑声,组成多么幸福的画面。谁说,音乐没有画面感?
但是,好的音乐,不仅仅在于这蝌蚪文是谁排列组合的,而在于谁用心诠释了这些符号。一个10岁少年,柔顺的模样。西装,领结。拎着一把小提琴走上台来。只知道他是个获奖的孩子。名字已经忘记。钢琴伴奏之下,他优雅地拉起那把小提琴。一出手,就知道,他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他在那流泻的声音里,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喜悦的幸福的光,仿佛在与春光对话,在与春光中的万千生物对话。忽而将眼睛一闭,同时低婉的音乐,是那样拨动听者的心弦,但我相信,首先拨动的,一定是那个孩子的小小的心……否则,何以会把一首《春天》演绎得如此之美?
演出精彩与否,我无法评判,我不懂音乐与乐器。但我懂自己的感受。一场听觉盛宴,饕餮了我久来失聪的音乐之耳,慰藉了我毫无现场感的苍白体验。却原来,不论任何人任何事,面对面,永远大于隔堵墙……
会一如既往地喜欢古琴,自然也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音乐。只要是用心弹奏的,都是美好的。
不知道,美女峰和思想者,是不是也有同感?
兰若生春夏
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
共 1751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