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百科 > 正文

阅读周庄

摘要: 阅读周庄...

阅读周庄

若干年前,我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曾读过叶兆言先生一篇《水乡的感伤》的散文。现在用百度还能搜得到。该文后被光明日报转载,题目被改为《苏北水乡的感伤》。之所以冠以“苏北”二字,可能是因为光明日报在全国发行,以示与苏南水乡有所区别。叶先生在文章中写了苏北泰州市的溱潼古镇,并为之在改革开放之初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惋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已成为苏州水乡旅游热点的古镇周庄,不是因为发展,恰恰因为不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周庄仍然很闭塞。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从上海去考察,单程居然就要花上两天,闭塞和落后反而保护了周庄。而溱潼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早早开发,一旦毁坏,便不可能再恢复了。读完叶先生的这篇文章,一直想到这两个镇去看看。去年春天正值菜花黄时,我去了一趟溱潼。今年秋天,一个烟雨濛濛日子,我与一位朋友结伴游了一次周庄。虽然在那里只逗留三个小时,但周庄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南古镇,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里以此为题,描绘得很详细。无疑,秋雨先生的笔触是细腻的,“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然而,文字终归是文字,比起陈逸飞先生画布上的周庄,多少还差一点直观的表现力。
  大约30年前的一个春天,陈逸飞从大西洋彼岸风尘仆仆地来到这个当时还算偏僻的周庄,发现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就屹立于河上,因桥洞一方一圆,桥面一横一竖,很像古代钥匙,这里人就称它们为“钥匙桥”。陈逸飞举目远眺,沿河面建筑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就簇拥在水巷两岸。粉墙黛瓦,倒映在水里,灵巧而独具韵致,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于是,他一连拍了十多卷胶卷带回美国,为此创作出几十幅水乡的油画,其中一幅题名为《双桥》。这幅油画后被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收购,在1986年访华时赠送了邓小平同志。从此,这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彷佛给古镇周庄插上了翅膀,飞越大洋,飞向了全世界。如果说阮仪三使周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陈逸飞则使之闻达于天下。有人说陈逸飞成就了周庄,又有人说周庄成就了陈逸飞,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庄及其陈逸飞以此为背景的油画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思想。
  与一般的艺术一样,绘画(包括建筑)都需要高度的技巧,广义上看,它们都属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所有思想的载体类似,技巧本身的价值并不大。一个人学会了绘画技巧,就忠实地再现客观物体而言,也只是学会了表达思想的语言。现代彩色摄影,最能再现客观事物,在光和影中表达思想与情感,但摄影永远不能代替绘画。若要成为伟大的画家,与某个学会了语法修辞,会用音调悦耳的文字表达情感的诗人一样,丰富的艺术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种艺术作品,技巧只能算是雕虫小技,思想才是灵魂。
  周庄就是平铺在太湖平原上的一幅画,具体表现的是什么艺术思想呢?
  首先是朦胧。深秋的周庄,雨后,淡淡的雾气轻笼水面,一切静谧而朦胧。一叶扁舟缓缓划来,看不清舟上的主人是俊逸男生还是如花美眷,移景在这梦幻一般的世界里。太阳悄然露脸,清风微微拂过,团团雾气慢慢上飘,消逝在吊脚楼顶。
  “花非花,雾非雾”,摇曳飘忽的意象,把朦胧推向了美学的巅峰,使人产生一种特别的审美愉悦。在周庄,人们的视线所及之处,秋水潺潺、小桥端坐、水街延绵,小巷幽深,这些水乡景色因为雨天的朦胧而更显其美。当然,这些景致在明朗的环境下也是美丽的,只不过这种美过于一览无遗。仙境都是朦胧的,同样,人在朦朦胧胧的雾气里,容易忘掉自我。沉浸在空幻的世界里,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其二是柔美。周庄的水是柔的,周庄的柳是柔的,周庄的女人更是柔的。水柔而无形,看似柔弱,却蕴藏一种坚韧。周庄的水孕育出如水一般的女子,美丽,温婉,多情。她们拥有坚挺而凸出的酥胸,丰满而高翘的圆臀,与弧度向内伸展的柔腰,形成曲线柔和、玲珑有致的体态。她们披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迎着秋风,在石板道上缓步而行,摇曳生姿,简直就如同水波荡漾。贾宝玉曾作过一个论断,即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不仅道出了她们的体态,更道出了她们的性情。
  人是万物之灵,水是生命之源。人的身体乃造化之巅,集大自然界中美之大成。人体中主要成分是水,水把人的生理和心理涵养在了一起。人,不断完善和谐,富有生机和力量,是整个大自然辩证存在的一个最精巧的缩影,也是社会生活最基本最活跃的实体。“自然里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特别是女体,由于它的柔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女人独特的形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审美的对象,具有永恒的魅力。
  第三是含蓄。走进周庄的深宅大院,每进一个厅,迎面的几乎都有一面屏风,让人看不清里面究竟还有什么。转过屏风,则是另外一片天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私密性,而且具有一种含蓄的美。
  含蓄是中国文化意境的重要美学特征。含蓄,就是“无言之美,韵外之音”。含蓄,在朦胧中显意境,在曲折中露真情,在静默中见风采,在关键时出智慧。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朵正媚;山爬半高正适,帆张半扇正稳。在生活中,当我们特想表达一种内心的强烈愿望却又觉得“不合时宜”或难以启齿的时候,那么借用含蓄便再好不过了。然而,在日渐功利的时代,到处充斥着激扬,充满缺乏人性化的东西;粗野直白的广告,让人感到尴尬;流光溢彩的粉饰,让人的眼睛恍惚。疲劳过后,却是一片空白,仿佛再也没有能够激活人的心灵、情感和回味的东西。
  第四是闲适。周庄人的生活是闲适的,闲适得处处悠闲。闲适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门生命艺术。闲适是人生这篇美文中的一个顿号,是窗前女子静思的含情脉脉,是河畔美女摇曳闲行的美学风姿,是我们能从平淡日子中活出闲情逸致的韵味。闲适是建立在生活基本要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的。可以想象,如果陶渊明基本生活还没有得到保障,采菊东篱下,就不能“悠然见南山”。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大幅提高,为现代人提供越来越多的闲适时间与空间。毫无疑问,追求一个洒脱、欣然、浪漫的人生,寻找一种安乐、悠然、闲适的生活,是现代人共同的需求。无论地位高低,无论文化多寡,人们都不满足简单的生存、生机,还要一种闲适的精神生活。
  然而,闲适又是有层次的。首先是闲适物质载体的层次性,同样是休息,采取的方法不同,休息的质量就不一样,方式上也就显示出层次性,如有些人只会闲适时间里睡大觉,有些人热衷艺术欣赏或创作。其次是心理层次不同。不同的休闲方式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同一种休闲方式心理体验也不尽相同。同样是赏花,观鸟,文人可能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一般人只存在赏心与悦目的快感。
  闲适是浪漫生命必需的一种状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对于性情中人,其生存原则既不是科学的原则,也不是道德的原则,而是审美的原则。审美原则并不意味着他们天性的奢侈,而是向往生命之美。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满足后,自身的自由与审美的需求就成为他生命的最高要求。从这个意义来说,审美能给人愉悦、光明和希望,审美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
  我与友人就坐在周庄一家书坊里,泡一杯碧螺春,一边品着香茗,欣赏陈逸飞的画册,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一边畅议传统文化与艺术,也忧虑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水乡古镇带来的巨大冲击。在消除旅途劳累的同时,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相逢相知的快意。阅读周庄,审美水乡,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更在于会欣赏由这种创造而产生的各色各样的美! 共 3129 字

上一篇:雪疑

下一篇:疏疏淡竹(散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