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越南印象_0

摘要: 越南印象 摘要:在军国主义的挑唆下,越南军国主义者撕破脸皮,曾...

越南印象

摘要:在军国主义的挑唆下,越南军国主义者撕破脸皮,曾经发起过对中国老大哥的侵略战争,那场战争使越南人羞于提及。这就充分说明,那场战争在中越友谊史上,不过是不愉快的短暂一瞬。 下午1点,从昆明乘旅游大巴出发,行驶约11个小时,晚12时左右,抵中越边境河口,这是个人口约几万人的边境小镇,是云南到越南的必经之路。这里没有高层建筑,亚热带植物巴蕉,成为河口的街头风景树。夜暮中,街头一幢四层楼房上,熠熠生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防检查站的牌子,告诉我们到了国防线了,发源中国的红河,从这里流入越南。打开旅馆窗户,红河两岸,中越边境小镇夜景便尽收眼底,据昆明旅行社导游介绍,河对岸是越南的老街省,明天早饭后,我们就从桥上出关,进入越南。
  
  一
  早晨起来,一些国内的游客,纷纷到街头用磁卡给家里打电话,因为游客进入越南,是不准带通讯工具的,手机早在昆明就寄存了。这当中,我们站在红河岸边河口国际公寓大门前,与越南人“遭遇”上了,三三两两头带橄榄色“盔式”帽的越南男子,手拿吊蓝(用尼龙做成绑在两树上供夏天小睡的工艺品)前来兜售,也有中国边民挑担卖香蕉的,因为这里产香蕉,所以便出奇的便宜。
  听导游介绍,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都有边境部门发的边境出入证,进出海关很是方便。越南的小商贩,早晨过境来中国做点小买卖,晚上回国,这很正常。河口国际公寓,是云南省铁路部门摩下的一家旅馆,著名的国际铁路——滇越铁路,便从门口经过,“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便是这条铁路。这是我国境内唯一一条铁轨只有1米宽的铁路,与越南全境接轨,是联系中越两国的重要纽带,也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1898年,法国殖民者为控制云南的交通命脉,垄断云南的商业,以武力相挟取得修路权,1910年全线贯通,全长850公里,其中云南段466公里,由于铁路穿梭于两国崇山峻岭间,故火车行驶速度较慢,从昆明至河内(约800公里)来回需1周时间,就是这样一条铁路,在旧中国,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际大通道,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发起的护国战争全面爆发,“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的孙中山,为躲避当局追捕,取道香港转经越南海防登陆,乘座这趟国际列车回国参战的。
  出了关,走过红河大桥,便踏上了越南的土地,身着紫蓝色制服的越南边防人员,在桥的另一头照例要检查一番。越方导游清点完人数,让我们上了越方旅游大巴,同是东南亚国家,在中国,我们乘座的金龙大巴产于我国厦门,而越南的大巴却全部从韩国、日本进口。被越南人称为老街省的,不过是一个边境小县,集镇面积规模,仅有河口的三分之一大,稀稀拉拉的商店、旅馆,比不上中国内地的普通乡镇,原来,越南行政设制不同,省就是中国的一个县,全国33.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1个省和4个中央直辖市,据越南导游小范介绍:老衔在1979年时,曾是炮声隆隆的前线,沿红河岸边的丛林里布满了地雷,当时,连野兽都难以越过。望着老街省简陋的行政办公场所,我们与小范开玩笑道:“你们省长就在这里办公啊!”小范也笑着说,这都是那场战争惹的祸。小范今年20来岁,想必1979年还在父母襁褓中吧!但他听老人讲,战争前,老街还是有点派头,从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就可想象得到。遵中方导游叮嘱,在越南尽量不要提那场战争,以免伤害越南人民的感情,可我们这帮年轻人,是在崇尚英雄的年代长大,李存葆笔下的《高山下的花环》中的英雄人物,个个在脑海中鲜活着,可不是,在老街至河内的长途大巴上,我们打破禁忌,忍不住与小范攀谈起那段往事,谁知小范对此却不以为然,嘴里说出的全是中国人的好话,看来,那场战争在中越友谊史上,不过是不愉快的短暂一瞬。后来,我们在点击广西北海市政府的网站时才知道,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历时最久的战争,从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历时30年,不过,通常意义上的越南战争,是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及南越伪政府的斗争,在这场战争中,越南人民发扬高昂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发动人民,利用劣势武器与装备,消灭了南越政权,战胜了两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使美国遭受了自朝鲜战争后最大的失败,至今,越战在美国人心中还是一个泥潭,一个噩梦。
  
  二
  我们的第一站,是越南首都河内,从老街到河内,大约有近400公里的路程,这是一条从越南北部山区,通往河内的山区公路,路基宽约7米,沥青路面,约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三、四级公路。红河流域两岸,是亚热带茂密的丛林,山虽不险峻、崎峭,倒也绵延起伏。出于安全考虑,大巴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赶路,路的两旁,零零落落散居着越南农民。
  越南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据小范介绍,越南南北贫富差距较大,工业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红河三角洲一带,而北部山区人少、地薄,多以种植业为主,香蕉、咖啡等亚热带作物,成为老百姓收入的主要部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部分北部山区,至今还不通电,更谈不上看电视了,我们沿途所见,在老百姓近似云南地区木制吊脚楼的民居上,看不到电线、电视接收器之类代表现代文明的玩艺儿,从房屋外凉晒的衣服可以看出,越南北部山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处在贫困线上。年轻人都去南部打工淘金,老少爷们无可奈何地留守着,这也有点近似我国中西部某些地区。
  大巴在越南北部亚热带丛林中穿行,像一支漂浮在海上的船舶,时隐时现,偶遇上向北行驶的车辆,便减速靠边,找一宽阔地会车。来往车辆多是接送旅客的旅游车,看来,精明的越南人,是在鼓着劲掏中国人的腰包。沿途所到之处,看不到像我们中国修路、架车以及建水库,那种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的基础设施建设场面。
  在越南吃的第一顿饭,是在北部山区一个小镇,在此之前,我们对越南饮食充满了憧憬,也有点担心吃不好,到了饭菜上桌时,拿起筷子一尝,便打消了顾虑,越菜既没有川菜麻辣,又没有吴越菜甜,凉、热、蒸、炒样样齐全,酸辣咸淡适中,适应我们湖北佬的口味。而尖椒、大蒜、酱油、醋,桌子上顿顿少不了,大米饭多吃不限。据云南省社科院贺圣达副院长介绍:越南现今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替代了泰国坐头把交椅的地位。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红河三角洲,亚热带充足的温光资源,为越南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一望无垠的红河三角洲,除了村庄、道路、便是水稻,在这里,水稻一年可以三熟,稻农不用担忧,有政府的订单作保证,销售始终不成问题。
  
  三
  大巴愈往南驶,路上的行人便多起来,戴“盔式”帽子的男人,和戴“伞式”帽,用一块布捂住脸,只留下两只眼睛在外面的女人,骑着轻便摩托车,在一路飞驶而来。越南是摩托车王国,这是越南的又一典型特征,男人、女人、老人、中学生都是驾驶高手,摩托车多从日本、韩国、泰国、中国进口,中国出口越南的摩托车,占了越南进口总量的60%~70%,而重庆年出口量就达100万辆之多,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日本人为抢占越南市场,干脆把组装生产线搬到了河内。河内大街上,简直是摩托车世界,三五成群的中学生,把车开成一排,煞是威风。
  听小范上司陈小姐讲,中国过去是越南老大哥,现在仍是,两个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的历程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越南的改革开放始于80年代末期,比中国晚了近10年。1986年,越共“六大”后,确定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目前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60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投资,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GDP年增长达7%左右,年财政收入达100万亿盾(相当于人民币约600亿元),2001年,贸易总额达311亿美元。中越两国自1991年关系正常化后,双边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向越南累计提供援贷12.57亿元(其中2.85亿元为无偿,用于对越南钢铁、化肥企业的改造),2001年,两国贸易额达28.15亿美元。吸引外资,对外开放给越南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河内,政府机关、居民几乎没有四层以上的建筑,位数不多的数幢高楼,多是外国人投资兴建的星级酒店,在南越重要工业城市胡志民市(原名西贡市),以及南海沿岸城市海防、鸿基,优惠的政策,吸引着大批外商来此投资。
  越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统治越南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因而欧洲的文化对越南的渗透影响很大,波及到越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被誉称为“小巴黎”的胡志民市,宽阔的林荫大道,露天咖啡屋,充满了法国遗风,给人置身于巴黎的感觉。在越南,无论是都市,还是城镇,欧式建筑随处可见,而且房屋占地不大,一般多是一间四层五层,外形修饰得欧味十足,就连文字也是如此。
  夏日的河内之夜很美,市民们三三两两从家里走出来,享受南海海洋吹来的凉风,巴亭广场(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市中心的还剑湖碧波荡漾,景色迷人,商街人头攒动,摩托车代替公交车,呼啸着从身边驶过,服装店里挂满了韩国、日本货,一问价格,一件普通衣服多在400——500万越南盾,(折合人民币200—300元,1元人民币兑换1700越南盾)价格比中国贵多了。服务行业的越南人,多会说简单的中国话,河内街头卖香水的小贩和中国旅客交易,就直接用人民币交易。据越南史书记载:公元10世纪以前,河内曾名为“龙编”、“紫城”、“宋平”、“大罗城”,1875年,河内便有36条街,而且,街的名字多是以街上出售的商品命名的,可见当时的繁华。
  越南盾面币大,最大为10000盾,最小为100盾,大小币面加起来为18800盾,这给流通带来诸多不便。在越南,没有人拒绝中国游客用人民币消费,人民币坚挺得让我们以自已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且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使得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人的青眯。
  如果说,北部山区是越南贫穷落后的代表,那么,红河三角洲地带以及南部地区,则能代表着改革开放,逐步迈向富裕的新越南。公路旁,随处可见外商投资修建的工厂,开发热近似中国80年代初期南方某开发区。东南亚、欧盟等地的客商,利用越南优惠的投资环境,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兴办了很多加工企业。
  越南的开放是全方位的,举世闻名有“海上桂林”之美誉的越南著名的海滨城市下龙湾,台湾人投资兴建的民族村,就集歌舞表演、沙滩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繁荣了越南旅游业,使其成为越南旅游的一个亮点。下龙湾市过去叫鸿基市,是广宁省省会,位于南海之滨,是越南北部的一个海湾,在15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分布着1000多个小岛,小岛星罗棋布,姿态万千,有的宛如蛟龙出海,有的又似雄鹰展翅,有的好像金龟探头,有的又仿佛孔雀开屏,真可谓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人们给这一个个造形各异的小岛,取上美丽的名字,而且,一个名字就是一段神话故事。相传很久前,一条母龙降临海湾,挡住了汹涌的波涛,使这一带老百姓安居乐业,下龙湾便由此而来。
  越南产米,越南人好米食,一日三餐,皆与米有缘,早餐变个花样,也还是用米作的粉,其作法近似于昆明的“过桥米线”。米粉是可以多要的,但用面粉做的馒头,却一人一个,吃完了便不再有。米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越南人便把老婆戏称之为“大米饭”,把“三陪”小姐称之为“面条”。用大米、绿豆加工成的绿色食品,成为越南工业的一大特色,走进越南任意一家副食店,包装精美,各色花种的绿豆糕,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店家殷勤的推介,让你不得不品尝一番。
  
  四
  翻开越南的历史,不难发现,越南人民的命运始终与中国连在一起。从公元111年起,越南就处于中国的封建王朝管辖之下,时称“交趾”、“安南”。到了公元968年的宋朝,越南的丁部落,建立了“大瞿越国”,从此摆脱了统治,但仍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又过了近千年,至到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后,中越“藩属”关系才宣告结束。到了近代,又同样和中国人民一样饱受战争洗礼,是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民,领导越南人民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解放、南北统一。今天的越南人民,把这位深受越南人民爱戴的国家缔造者、民族大英雄称为“胡伯伯”、“胡爷爷”。
  河内巴亭广场,以胡志民主席纪念堂为主体,两侧伸展开巨大的观礼台,半个世纪前,胡志民主席在此宣读了越南人民“独立宣言”。在陵内,胡志民先生的遗体,安详地陈放在水晶棺内,面带红晕,笑容可掬,棺周站立着荷枪实弹的越南人民军战士。纪念堂外,前来吊唁胡志民主席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有学生、农民、游客,据导游介绍,胡志民主席遗体的这种保存方法,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三巨头之中(另外两个是毛泽东、斯大林)保养最成功的。据说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中国曾向越南学习过此种技术。
  马列主义忠实信徒胡志民主席,在越南卫国战争还没有结束时,就离开了越南人民,在河内,他简陋、普通的生活、办公的地方,成为人们瞻仰这位终生致力于民族解放的人民英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活俭朴,学习工作忘我的胡志民主席,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与8000万越南人民一道,实现着自已的宏大理想。斯大林元帅送给胡主席的伏而加轿车,陈列在他的故居中,表达了全世界崇尚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民,对这位越南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
  巴亭广场四周,代表国家权力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胡志民主席纪念堂和主席府,其方位、风格都与中国有着惊人的相似,几乎是翻版。越南的一些大型工程,如桥梁、水库,也曾是中苏提供专家技术援建,这不由让人想起,当年世界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那种友谊,那种国际主义精神。
  结束了越南五日游,回到老街口岸,我们和小范互留号码,依依惜别,年轻而热情的小伙子,一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经我要求,他用毛笔在我用3元人民币买的树叶做的伞式帽上写道:中越友谊万古长青!小伙伴子误会了我的意思,写的中文,弄懂后,便又在字的上方添上了越文,同行人看着这顶帽子,羡慕得不得了,都说这是最珍贵的纪念品,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 共 5484 字 2 页 首页12下一页尾页

发表评论